阿里仍然是一个该死的零售商。
这种级别的大佬,如此直白的批评,于阿里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
所以,作为阿里旗下最靓的仔,某种程度上,阿里云承担着为阿里正名的重任。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阿里云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01
中国第二大独角兽
充满分歧的估值
——
在阿里新的“1+6+N”业务组织矩阵中,有六大业务撑起了阿里帝国的大厦。
阿里云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在“泽平宏观”给出的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
阿里云以8542亿人民币的估值,高居中国独角兽企业第二位,相当于阿里当前市值的二分之一。
第三名是蚂蚁集团,估值在8300亿人民币。
但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集团只能说是关联公司,而不是母子关系,所以蚂蚁对阿里的意义明显不如阿里云。
菜鸟排在第七,估值在1850亿,估值体量明显和阿里云不在一个等级。
不过,资本市场对阿里云到底值多少钱,是存在明显分歧的。
今年2月,中信证券在考虑增速和盈利能力后,参考亚马逊旗下AWS估值,给阿里云计算业务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
此外,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高盛给阿里云的估值在41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在3000亿左右。
巨大的估值分歧背后,反映的是阿里云发展的不确定性。
02
市场份额连年下滑
从一家独大到群狼环伺
——
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阿里云曾是遥遥领先的存在。
用马云的话说,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2018年在中国云计算市场,阿里云的份额超过45%,占据近半壁江山。
但当前,阿里云面临着很尴尬的一面:
营收增速和市场份额连年下滑,与对手们的差距越来越小。
就拿过去三年来说,阿里云的营收分别为400.16亿元、606.88亿元、745.68亿元,对应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2%、51.6%、22.9%。
到了2023年1季度,阿里云收入微降2%至185.82亿元。
市场占有率也在肉眼可见的下滑,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至2022年底,阿里云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7%、31.6%。
而数据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大家更为在意的:
1、增长放缓,意味着不能再以“成长性公司”的眼光看待和估值阿里云。
2、市占率减少,意味着阿里云的领先优势不再,而且很难逆转。
更重要的是,这些并不是因为市场空间见顶,而是对手们崛起,竞争强度加剧导致的。
ID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华为云与阿里云的差距,只有7个百分点。
另据Canalys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显示,阿里云为34%,华为云为20%,腾讯云为17%。
总之,随着一众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阿里云正面临群狼环伺的竞争格局。
在当前的国内云计算竞争格局中,第一梯队为阿里、华为和腾讯;
三大运营商(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处于第二梯队;
百度云、浪潮云、京东云等居于第三梯队。
未来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也有可能加入战局。
尤其是三大运营商,现在发展势头很猛,2022年的营收增长均在100%以上。
目前,电信的天翼云、中国移动的移动云也都已突破500亿营收大关,与阿里云也就是一两百亿的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更是直言,2023年天翼云目标收入达千亿元,也就是要在2022年营收的基础上再翻上一番。
如果阿里云业绩增长不提速的话,今年恐怕就被天翼云反超拉下铁王座了。
总之,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已陷入群雄混战局面,未来的市场竞争没有最激烈,只有更激烈。
今年,阿里云已被迫打起了价格战。
随着最近国内云计算价格战开启,行业开展了新一轮洗牌。
但现实很清楚,云计算江湖也不同于电商,不是谁价格战打得凶,谁就能赢得市场的。
03
阿里云做不成
中国的亚马逊AWS
——
亚马逊AWS是最早涉足云计算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当今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霸主。
2022年,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份额占比高达34%。
阿里云的占比为5%,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马云当初做阿里云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亚马逊AWS的启示。
但因市场的特殊性,阿里云永远也成不了中国版的亚马逊AWS。
这里面有三个逻辑:
(1)阿里云的利润率和亚马逊AWS完全不再一个层级,没有长期打价格战的空间。
2023年一季度,亚马逊AWS一季度经营利润为51.2亿美元,经营利润率则录得24%
注意,这还是下跌之后的数据。
反观阿里云,2023财年收入为772.00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14.22亿元,利润率仅1.8%。
为什么亚马逊的云计算生意堪称暴利,而阿里云的利润率却薄如纸片呢?
因为模式不同。
美国网络由私人运营,像亚马逊AWS等云计算企业可以绕开运营商自建网络。
而国内的阿里云等则需按规定使用运营商的网络专线,并向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支付数据传输费,也就是过路费,而这部分支出能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
这也让阿里云的天花板被大幅拉低。
换言之,亚马逊AWS、微软Aruze、谷歌云等可以掌握渠道自主权,所以成本会被规模效应稀释,营收增长与利润释放成正比,即便打价格战也有足够的空间。
(2)降价也救不了阿里云。
它的对手们,华为云、腾讯云,包括三大运营商(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都是财力雄厚的玩家,打起价格战来,哪个都不怯。
尤其是三大运营商,降起价来对阿里云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而且这种局面,反而让三大运营商的云(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前景,比阿里云们更有看头。
(3)在前景广阔的政务云市场,阿里云更是毫无优势。
当前,国内的互联网红利正在发生着结构性转换:
消费互联网饱和,产业互联网的崛起!
反映在云计算市场,就是政务云的广阔空间。
2022年,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国家云”由此横空出世。
不过,政企蛋糕看似诱人,却没那么容易吃到嘴。
政务云市场的客户群主要是各级政府、央企、国企。
一是它们不比互联网企业,对上云用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二是安全是政企必须考量的因素。
在国家支持信创、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的趋势下,像三大运营商会优先获得政府、金融等用户信任。
还有一个强劲对手,就是华为云。
华为云对政企意味着什么,懂的都懂。
一位阿里云销售对36氪表示,2022年,他手上的几个政府客户,单子都快谈好了,客户转头就给了华为云。阿里云内部,甚至出现了“逢华(为)必败”的说法。
这也意味着,阿里云很难在这一块做大做强。
总的来说,云业务不同于高度市场化的电商业务,它的竞争很有特殊性。
特殊到即便阿里云能够在技术、价格上都能保持优势,未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依然会下滑。
长期在市场化的C端电商业务中摸爬滚打的张勇,接手这样一项业务,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的。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花椒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_高达世界杯 - fzx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