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巳”对于大明
我们在前文解读“通关文牒”时讲到西行诸国的国印就是大明历朝的国印。大明从如同大唐贞观年的永乐盛世一直到灭法国“剃头”,唐僧取经的西天之路也是大明朝“上西天”的历程。而大明朝这条由盛而衰的“西天”之路在徐渭看来便是始于“己巳年”。
大明正统十四年,岁在己巳。
在这一年,瓦剌军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犯境。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最终兵败土木堡。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十余重臣曝尸荒野,皇帝被俘,朝野震动。后虽在于谦的领导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没重蹈大宋靖康之耻的覆辙,但是大明的国势却在“土木堡之变”后急转直下,永乐仁宣时期的盛世一去不返,到了作者徐渭生活的嘉靖年已经由当年的哪个不服打哪个的大明,变成了哪个不服哪个打的大明。
在嘉靖年间,莫说开疆拓土,就是上疏收复故土都会掉脑袋。陕西总督曾铣两次上疏收复河套,结果以“轻起边衅”为由革职后被冤杀。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军攻至北京城下,守将因怕在皇帝鼻子下面打败仗竟然不发一兵不放一箭,任其绕着北京城转着圈的肆意劫掠,史称“庚戌之变”。嘉靖君臣昏庸无能至此,也难怪徐渭认为大明在未来会像灭法国一样君臣皆被“剃头”。
万历四年,徐渭北游上谷,作《上谷歌》九首,其四道:
遥忆前朝己巳年,六龙此去未南旋。
黑云敢作军中孽,莫怪区区一也先。
2:“己巳年”对于作者
历史上玄奘西行始于贞观三年,既然作者重点要说的是己巳年,那么为何不直接写成“贞观三年岁在己巳”呢?因为那样写相当不打自招,皇帝年号“三年”又恰逢“己巳”这种事极为罕见,而大明朝却偏偏遇到一个,大明隆庆三年,岁在己巳。
六十年一个甲子,隆庆三年也是作者亲历的一个己巳年。江流儿为何出生在己巳年的秘密也在于此。
附录中我们看到江流儿出生在己巳年,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金蝉子”重生于己巳年。在《西游记杂剧》中
唐僧的身份是如来弟子“毗庐伽尊者”转世,纯粹是为了取经而投胎转世可没犯什么错;而在小说中唐僧的身份变成了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界。
第十二回开场诗: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
很明显这里“金蝉脱壳”不是兵法中留个假象真身开遛的意思,金蝉脱壳在这意为羽化重生。
隆庆三年己巳年,徐渭因杀妻案已经在大牢中度过了三年的时间。人在牢里但是没闲着,在这年徐渭注释完成了《周易参同契》,并且宣称悟道。“缘其分注此书,终于隆庆三年十月廿二,始于此月之初九,而悟则悟于此年之正六月二十”——《答人问参同》
《周易参同契》为道教炼丹之术理论经典,被誉为“丹经之祖 ”、“ 万古丹经王 ”。参悟此书对于徐渭来说犹如金蝉一般,长年蛰伏地下、一朝脱壳而出。
此外唐僧“金蝉子”的名号也和徐渭的令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遥相呼应,这便是徐渭杂剧集《四声猿》中的“玉禅师”。
徐渭不仅在诗、文、书、画上成就非凡,而且还是一位戏剧大师,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杂剧集《四声猿》,《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评价道:“《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
《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独立的戏。“玉禅师”便出自《玉禅师翠乡一梦》。讲的是临安府尹柳宣教因玉通和尚不赴庭参,挟嫌报复,派妓女红莲引诱玉通破了色戒。玉通羞愤而死,转世为柳宣教之女柳翠,沦落为妓。后得其师兄月明和尚引度,重归佛道。
徐渭笔下的两个和尚,同样都犯了错(西游记杂剧中唐僧可没犯什么轻慢佛法的错)、同样的投胎转世、同样的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这两个和尚,一个名为“金蝉(禅)子”;一个唤作“玉禅师”。
那么附录中内容确为徐渭所写,为何又在世德堂等版本中删除呢?
因为唐僧的出身暗指的正是徐渭的出身。唐僧父亲陈光蕊在其出生前遇害,父子不曾相见;出生后被抛江母子分别十八年。再看徐渭:父亲徐鏓在其出生后百日而亡,父子倒是见到面了,可和没见也没多大区别;生母是嫡母的奴婢在徐渭十岁时被卖出家门,至徐渭二十九岁时被接回家奉养,母子分别十九年。同样的父子无缘、同样的母子分别。
如果说唐僧的身世在《西游记杂剧》中已然成型不足为证,那么我们在看一个细节:杂剧中唐僧被抛江时母亲只留了份血书;而在小说附录中不仅留了血书,唐僧母亲还咬下了唐僧的小脚趾。生离死别之际直接下嘴咬人的事并不多见,但这一幕却在徐渭身上真实的发生过。徐渭十四岁时,嫡母苗宜人去世,死之前就在徐渭手臂上咬了一口以作诀别。“死之夕,亦啮渭臂以诀。”—《嫡母苗宜人墓志铭》
徐渭在最初的书稿中是书写了唐僧的身世暗指自己的出身,但在最终定稿时删除了这部分内容。因为避讳,天地不仁可骂,皇帝昏庸可骂,但父母有生养之恩,即便小说不做改动照抄杂剧也有影射自己父母之嫌,干脆删除。
而汪象旭应该是看到了最初的书稿,视为“古本”,对于唐僧的身世,不解作者其意,所以在其《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中补录了这部分内容。
3:己巳年对于《西游记》
“岁在己巳”其实还告诉我们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西游记》这部小说始笔于隆庆三年己巳年。
为什么是隆庆三年?
在前文中关于“通关文牒”的解读中说道通关文牒上的国印就是大明历朝的国印。………比丘国印所影射的就是嘉靖朝;灭法国说的就是嘉靖之后隆庆朝,灭法国君臣皆被“剃头”,意为隆庆一朝的君臣至此都被“咔嚓”了;而大明隆庆之后的万历在作者眼中就是那个消失的天竺国印,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不存在,因为作者开笔写西游的时候是在万历年之前。
而小说中极为专业的练丹之说又证明西游记写于徐渭注释《周易参同契》之后,隆庆三年或隆庆三年以后。
唐僧西行出发在己巳年的另一个含义便是《西游记》始笔于隆庆三年己巳年。自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三年,徐渭已经从大牢里蹲了三年多了,从一个少年成名的才子到风光一时的总督幕僚再到如今身在大牢生死未卜的囚犯。理解了徐渭心中对于现实的不平与绝望,也就明白他为何借“通关文牒”上的国印来诅咒大明王朝终将“国法灭”、国印消。
徐渭在狱中向好友诸大绶写信到:“奉启柱国礼部明公门下(诸大绶隆庆四年至六年任礼部右侍郎)………盖明公之拔不肖,如圣众取经于西极,历百艰而务了一心……”《书启》
在与好友的信中可以随笔引用西游典故,做为戏剧大师的徐渭对于包括《西游记杂剧》在内的西游取经故事十分的熟悉并不意外。徐渭喜欢民间故事并且善于改编这些故事影射现实,但其《四声猿》《歌代啸》都是作于入狱以前,自46岁入狱后至73岁去世的二十余年时间便在无此类作品。
蹲了七年大牢洗心革面了吗?肯定是不会。喜欢“民间文学”的徐渭并没闲着,始作于隆庆三年的《西游记》一写便是十四年。在第一百回中作者几乎原封不动的引用了唐太宗所作的《圣教序》,但是把玄奘取经的时间由十七年改为十四年,这可不仅是为了凑5048天的数,这也正是作者写作《西游记》的时间。
自隆庆三年始至万历十一年,即便徐渭这等天才完成这部巨著也耗费了十四年的光阴。《西游记》基本写完了,但是如何刻印成书流传于世又成了一个难题。
卖给书商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即能让著作成书传世,又能给自己带来一笔收入。但是《西游记》数十万字刻印工程庞大,但故事又过于离奇,书商并不看好,书稿卖不出去。
徐渭晚年作画《墨葡萄图》,上面题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书商不买,要刻印成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出钱印,但徐渭“尤不善治生”手无余财。拿不出钱来印书,十四年的心血也终究只是一本本白纸。
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历经十四年到达灵山,拿不出“人事”,结果只取到卷卷白纸的“无字之经”,这段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徐渭当时穷困潦倒的窘境。
我们今天能看到《西游记》要感谢一个人,唐鹤征。
在陈元之《西游记序》中道:“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
嘉靖至万历年间,姓唐的任职光禄寺卿或光禄寺少卿的只有唐鹤征一人,唐鹤征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至十月任光禄寺少卿。(二月,升尚宝寺少卿唐鹤征为光禄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月,升光禄寺少卿鹤征为太常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一十六)
虽然陈元之《西游记序》后题“时壬辰夏端四日也”(壬辰年为万历二十年)。但“唐光禄”任职于万历十七年,用前任官职称呼现任官员时至今日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陈元之当然不会犯这种错。所以应该是作《西游记序》于万历十七年,是在万历二十年刻印成书改为“壬辰”。同时也证明唐鹤征最迟在万历十七年就拿到了西游记书稿。
万历十七年,六十九岁的徐渭因醉酒跌倒至肩骨脱臼卧床不起,收到了李如松寄来的一斤长白人参。在这次答谢的回信中徐渭却有了一个不情之请:
…更有一言,不识进退。仆有胡说六、七百页,今拟刻其半,得参十五斤可矣。待尽之人,妄希一二语传后,此故人千百之惠也。以公不弃鬼物,故聊及之,不敢必也。——《复李令公书》
狂傲一生的徐渭为了留言后世,气短如此令人唏嘘。
李如松收到信后,十五斤人参由徐枳带回山阴。
这六七百页欲刻其半的胡说,普遍认为是《徐文长集》和《阙编》,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西游记》呢?毕竟世德堂版《西游记》也是刻了一半。其实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次受伤,徐渭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尽一切努力甚至以一种近乎乞讨的方式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刊印成书流传后世。也就是在这一年,唐鹤征拿到了西游记书稿。
三年后,万历二十年(1592年)《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刻印成书。
同样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徐渭想到四十年前初次相遇的恩师唐顺之,老泪纵横。(徐渭与唐顺之初次相遇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作《壬子武进唐先生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至柯亭而别,赋此》)做诗《卌年》道:
卌年前有一相知,去矣思量哭不回。
哭既不回知久绝,请将一物付秦灰。
注:吾欲尽焚旧草,故作此诗,一友止之,遂止,相知者是姓唐人。
徐渭为什么要尽焚旧草,因为此时一生的心血之作都已刻印成书;为什么会哭思唐顺之,因为止其焚稿的相知姓唐者,正是荆川先生唐顺之之子唐鹤征。
万历二十年,唐鹤征成全了徐渭把《西游记》成书的心愿。二人再次相见,徐渭见小唐思老唐百感交集,想念的仅仅是去世多年的唐顺之先生吗,恐怕不止。年少时一同豪情万丈指点江山的沈炼、萧女臣;迷茫时解疑释惑倾囊相授的季本、王畿;科场失意时待如上宾共谋东南的胡宗宪;身陷囹圄时倾尽全力百计脱之的张天复、张元汴。
知己之人都已故去,穷困潦倒的徐渭也自知时日无多,尽焚书稿也算是做个了断,既然自己的灵魂可以随文字流传千古,这残躯对这世间也就再无牵挂。
次年,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去世,年七十三。
西游记中极少提到具体的干支纪年,除了“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外,还有两处,但这两处比较奇特,并非是取经路上经历过的时间,而是两位大仙的生日。
第一处在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时,黎山老母变化成的妇人对唐僧道:
“我是丁亥年三月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
可是传说中黎山老母的真正生日是在六月十五,丁亥年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认为黎山老母是为了骗唐僧师徒试禅心而编的瞎话。那么第二处第六十六回:孙悟空斗不过黄眉怪去武当山请荡魔祖师时,作者以旁白的方式讲了真武大帝的生日:
“上帝祖师乃净乐国王与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觉而有孕,怀胎一十四个月,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初一日午时降诞于王宫。”
但真武大帝的生日也并非三月初一而是三月初三日,甲辰之岁同样也是子虚乌有。
能写出西游记的人会不知道这两位神仙的生日吗?当然不会。在这里作者又重复了“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的把戏,两位大仙出生月日为假,但假中藏真,出生月日为假,但月日前面的那两个干支年却是真的。
我们把这二位大仙看似无从谈起的诞辰之年按出场先后放在一起,“丁亥、甲辰”,就会发现这正是作者徐渭的生辰八字中的后四字。
“渭生观桥大乘庵东,时正德十六年,年为辛巳;二月,月为辛卯;四日,日为丁亥;时为甲辰。”—《畸谱》
此外,在元代《西游记杂剧》中唐僧取的是“大藏金经五千四十八卷”,但在《西游记》小说中,唐僧西行取经取的则是“大乘佛经三藏”。西天的“大藏金经”为什么被改成了“大乘佛经”?《畸谱》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徐渭的老家便是:大乘(庵)在西家在东。
***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今年正是文长先生诞辰五百周年,致敬这位不世出的天才的同时,也希望早日为老先生正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_高达世界杯 - fzx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